
梦见故人归
星眸凝水骨如无,细腻风腰柳欲呼。
酒靥樱唇抛马尾,兰胸藕臂抱狸奴。
淡妆袅娜池中月,素质娉婷陌上姝。
可叹幽魂归凤岭,只留残梦在鸳湖。
今夜,在父亲的书房里,我遇见了一场用五十六字镌刻的永恒。这首《梦见故人归》,不是寻常的悼亡诗,而是一卷用思念绘就的工笔美人图,更是一曲穿越生死的爱情绝响。
起笔处的惊鸿一瞥
“星眸凝水骨如无”,开篇五字便让人心颤。父亲用“星眸”写母亲的眼,那是他们初遇时鸳鸯湖倒映的星光;用“凝水”写她眼波的清澈,让人想起母亲在《临江仙》中写的“滴滴珠珠点点”;“骨如无”三字更是妙绝,既写梦中人的飘渺,又暗合母亲生前“清瘦”的多病体态。这七个字里,藏着父亲多少深夜的凝视——他定然是无数次在记忆中描摹,才能在梦中如此清晰地看见。
“细腻风腰柳欲呼”,这哪里是在写柳,分明是在写人。父亲说母亲生前最爱在柳树下写诗,柳丝拂过她的腰际,像是要与她唱和。一个“呼”字,让整幅画面活了起来,仿佛风中的柳树都在呼唤那个曾经倚树吟诗的身影。这种拟人手法,比李商隐“已带斜阳又带蝉”的写法更显深情。
颔联“酒靥樱唇抛马尾,兰胸藕臂抱狸奴”,堪称全诗最精妙的工笔。父亲用了四个鲜明的意象:“酒靥”是母亲笑时的梨涡,“樱唇”是她轻吟诗句的唇,“马尾”是她少女时的发型,“狸奴”是她最爱的猫儿。这些细节如此真实,让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活泼俏丽的母亲——她会把长发扎成马尾,会在吟诗时不经意地咬唇,会在写累时抱起脚边的猫咪。
“抛”字用得极妙,既写发辫甩动的动态,又显露出母亲天性中的洒脱。这与她在《菩萨蛮》中“相思一任斜”的豁达一脉相承。“抱狸奴”这个细节尤为动人,父亲后来告诉我,母亲写《瑞鹧鸪》时,总爱把猫儿抱在膝上,说它是最懂诗意的知音。
颈联“淡妆袅娜池中月,素质娉婷陌上姝”,从工笔转为写意。“池中月”呼应母亲诗中“铺笺映月构痴心”的意境,“陌上姝”让人想起她“绿荷烟柳可相亲”的天然风致。父亲巧妙地将母亲与自然景物相融合,让她既是月下的仙子,又是陌上的佳人。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,比单纯写实更显空灵。
尾联“可叹幽魂归凤岭,只留残梦在鸳湖”,如一声悠长的叹息,将前六句营造的美好瞬间击碎。“幽魂”与“残梦”的对比,“归凤岭”与“留鸳湖”的错位,道尽了梦醒后的无限怅惘。母亲“绿荷烟柳可相亲”点鸳鸯湖,如今只剩下父亲萧瑟的孤影。
父亲在这里用了极具张力的空间意象:“凤岭”是母亲安息之地,“鸳湖”是他们定情之处。一个在山上,一个在水边;一个象征永恒的离别,一个承载着往昔的甜蜜。这种空间的割裂,正是生死相隔最痛的写照。
“可叹”二字,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着十五年来无处安放的思念。这与他在《金缕曲》中写的“天意从来高难问”形成深刻呼应,但表达更加含蓄深沉。“只留”的“只”字,写尽了梦醒后的空虚,让人想起母亲在《雨霖铃》中“却只剩、玉树琼台”的苍凉。
从诗歌艺术来看,这首七律堪称当代悼亡诗的典范。父亲继承了李商隐“庄生晓梦迷蝴蝶”的梦幻笔法,又融入了苏轼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的深沉情感。全诗前六句极写梦境之美,后两句急转直下写现实之痛,这种强烈的反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。
在遣词造句上,父亲娴熟运用了古典诗词的意象系统:“星眸”出自《诗经》“美目盼兮”的传统,“柳腰”化用白居易“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”的典故,“池中月”暗合李白“水中月,镜中花”的意境。但这些典故都用得不露痕迹,完全融入了个人的情感表达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仗的精妙。颔联“酒靥”对“兰胸”,“樱唇”对“藕臂”,既是工对,又自然天成;颈联“淡妆”对“素质”,“袅娜”对“娉婷”,既符合格律,又生动传神。这种对仗功力,若非深谙古典诗词三昧,绝难达到如此境界。
作为女儿,我在这首诗里读懂了父亲与母亲之间超越生死的默契。母亲在《梅弄影》中写“似惹天人嗔妒”,父亲就用“素质娉婷陌上姝”来呼应;母亲在《咏鸳鸯湖》中写“绿荷烟柳可相亲”,父亲就用“细腻风腰柳欲呼”来唱和。
父亲后来告诉我,写这首诗的前夜,他梦见母亲就坐在鸳鸯湖畔的柳树下,怀里抱着他们养了多年的花猫,月光照在她微微扬起的嘴角上。醒来后,他泣不成声,就着未干的泪痕写下了这首诗。
“可叹幽魂归凤岭”,母亲确实归去了,但她活在父亲的每一行诗里,活在我的每一次呼吸间。当我在鸳鸯湖畔诵读这首诗,柳丝依旧轻拂水面,月光依旧洒落湖心,仿佛母亲刚刚起身离去,诗稿还带着她的体温。
父亲用这首诗告诉我:真爱从来不怕生死,因为深爱过的人,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。在梦中,在诗里,在每一个思念的瞬间,母亲永远都是那个“淡妆袅娜池中月”的佳人,永远活在爱情最美好的年华。
今夜,当我再次展读这首诗,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“星眸凝水”这四个字上。恍惚间,我仿佛看见了母亲——她正从诗句中走来,带着鸳鸯湖的荷香,带着柳絮的轻盈,带着永不褪色的爱与诗意。
这首诗,是父亲用十二年的思念酿成的美酒,醉了他自己,也醉了多少懂得真情的灵魂。母亲在《南乡子》中曾写“留待千年后世尝”,父亲这首《梦见故人归》,何尝不是留给千年后世的爱情见证?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炒股网官网,炒股配资股票,长沙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