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一到,各种皮肤问题扎堆出现,门诊来的朋友也有很多人问,问得最多的,就是毛囊炎。今天就来详细聊聊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。
毛囊炎,光从名字就能知道,它是毛囊发生的炎症反应。具体症状很典型,在毛囊位置附近,出现红疹疙瘩连片,还伴随着刺痛、瘙痒。
从症状可以看出来,因为体内湿热痰湿等浊物无路可走,便聚集在毛孔这个出口,久了就会形成红肿硬块,还有常见的“疖”“疮”“痈”,都是相同原理。
我们一直强调,皮肤不仅是抵御外界的屏障,更是重要的排毒通道。当体内的浊物无法通过正常的代谢通道排出时,就会通过皮肤这个天然的疏散口寻找出口。毛囊是皮肤的主要通道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那为什么会在毛囊位置发作呢?咱们打个比方,一般皮肤问题就像是街道积水,毛囊炎则是下水道彻底堵死,污水直接从井口喷涌而出,问题更为集中和严重。
说白了,毛囊炎不是病,而是通过毛囊来排病的反应。人体就是这么简单,哪里肌肤薄弱、经络不畅,便容易积聚湿热,成为堵塞的关键部位。就像狭窄的小巷,管径纤细、流通能力有限。轻微堵塞,表现为零星红疹、轻微瘙痒;重度堵塞,就会发展为红肿硬结、化脓感染。
怎么解决呢?很简单,定位堵点,针对性地进行清障,从根源上解决问题。
那么,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导致毛囊堵塞、引发毛囊炎呢?以下是三种常见原因:
第一种,是上焦壅塞。
肺主皮毛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正常时,能够将气血津液输布到皮毛,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。当外感风热或肠道郁热上攻时,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受到干扰,导致肺部失去正常的调节能力。
此时,肺部会本能地试图“排浊通瘀”以缓解内部压力。这些压力会在肺经循行处,如前胸、手臂等部位的毛囊找到释放点,从而引发炎症,通常表现为红疙瘩、脓疱。可以使用“千金苇茎汤”来清热化痰、逐瘀排脓。
第二种,是中焦湿热。
长期暴饮暴食、偏爱辛辣油腻食物,脾胃就会不堪重负,湿热内生。湿热堆积后,身体会试图排出这些“垃圾”,胃经循行处的额头、脸颊等部位的毛囊容易成为湿热宣泄的突破口,引发炎症。
这种情况下,调理脾胃、清热利湿是关键。湿热较轻,可用“葛根芩连汤”清泻脾胃湿热,若湿热较重,出现胃脘痞闷、口腔溃疡、红肿硬结化脓等,则需用“泻心汤”系列。
第三种,是下焦瘀滞。
长期熬夜、过度劳累、情绪压抑,以及饮食不节、久坐少动等不良生活方式,会对下焦产生严重影响。
一方面,熬夜、过劳、情绪压抑会耗伤肝肾阴血,导致阴血不足,虚火内生,煎熬津液化为湿热,堵塞下焦;另一方面,饮食不节、久坐少动、情绪压抑会阻碍气血运行,造成下焦气血瘀堵,引发肠道湿热瘀滞或子宫气滞血瘀等问题。
当下焦被湿热与瘀血共同阻滞,气机不畅,向上运行的力量减弱,湿热浊物便容易在循行途中堆积。后背的督脉和膀胱经作为气血运行的主干道,也是下焦湿热瘀堵之物向上排毒的必经之路,这些部位会出现红疙瘩、硬结,甚至化脓的症状,且在长期熬夜后明显加重。
当气血清运能力不足,无法及时清理瘀堵之处时,湿热浊物还会在肛门、腹股沟等皮肤薄嫩处寻找出口,出现红肿、硬结、化脓等表现。
针对下焦湿热瘀堵,可根据具体症状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。若以阴虚湿热为主,可用“猪苓汤”滋阴清热、祛湿通淋;若以气血瘀滞为主,则可使用“大黄牡丹汤”活血化瘀、清热解毒。同时,需避免熬夜、久坐等耗伤气血、影响气血运行的行为,减轻下焦负担,促进身体恢复。
若毛囊炎硬结严重,可在以上四种类型的用药基础上加芒硝、皂角刺,增强清热解毒、软坚散结的功效。
当然啦,外治法也很有效:“如意黄金散”调醋外敷,或用蒲公英、马齿苋、鱼腥草等草药,内外共治效果更佳。日常饮食也需忌辛辣、油腻、同时规律作息,调节情志,从根源上预防毛囊炎的发生。
说白了,毛囊炎也没那么可怕,无需总是聚焦于皮肤表面的问题,反复修修补补。学会以更深远的视角,洞察身体内在的平衡与疏通。 一通百通,方得身心皆安。
愿你的每一寸肌肤,都成为气血畅行的康庄大道,如清泉流经沃土,始终清澈、丰盈、自在。
配资炒股网官网,炒股配资股票,长沙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